应急语言服务是一种特殊领域、特殊用途的语言应用问题,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生活。此次疫情袭来,语言服务经受了一定的考验,虽然我们也有不少“语言之举”,但远不理想。客观地讲,我国的应急语言服务还不是“自觉行动”,只是一种对“突然”之应对,对“急切”之应需,远未上升到理性的层面,与大国的地位尚有差距。因此,加强国家应急语言服务建设对我国处理重大公共突发事件或其他紧急事件有着深远而积极的意义。
“语言生活”是运用和应用语言文字的各种社会活动和个人活动,具体指“运用、学习和研究语言文字、语言知识、语言技术的各种活动”。故我们大家可以将“语言生活”理解为:由各项涉及语言的活动构成的总和,是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到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国家层面语言文字事业发展、作为中国特色扶贫开发事业的语言扶贫,再到粤港澳大湾区、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保护和建设,小到“留守儿童”的语言生活状况、家庭语言规划,甚至是我们每天都接触的微信语言表情包,均属于语言生活的范畴。
针对我国语言生活的发展现状将语言生活划分为三个层级,即宏观中观和微观。宏观层面的语言生活包括国家层面和超国家层面,目的是保障国家语言交际、提升国家语言能力、维护国家团结统一、获取语言经济红利、提供语言社会服务、解决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语言问题等。中观层面的语言生活是各行业、各地区的语言生活,包括行业和地区人员的语言能力、语言规范等问题。微观层面的语言生活涉及个人和社会终端组织的语言政策、规划和使用问题。
语言服务最早是由语言翻译服务发展而来,是指利用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知识、语言技术及语言的所有衍生品来满足语言生活的各种需要。
从服务行为主体、服务提供的内容、服务对象上划分,认为语言服务可以划分为语言知识服务、语言技术服务、语言工具服务、语言使用服务、语言康复服务和语言教育服务。为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突发性、不确定性、威胁性、紧迫性、资源缺乏性和传播性”的特点,语言应急服务和产品需要在突发事件期间为公共群体和个体直接提供使用,属于语言使用服务的范畴,服务的内容以语言应急知识为主,技术和工具是服务实现的物质保障。
国家应急语言能力是国家运用语言处理国内外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应急语言服务的基础和支撑。国家应急语言能力建设的目标,在于提升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语言服务水平,满足国家应急行动的语言需求,充分的发挥突发公共事件过程中和重建时期的语言功能。
国家应急语言能力从宏观上看涉及国家应急语言规划的完善、国家应急语言能力的评估、国家应急语言资源的储备与调动等需要长远规划与建设的方面;从微观上看可以涉及应急语言服务的行动预案、队伍组织、人才教育培训以及事后评估总结等方面。
国家的应急语言能力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能力,是对应急语言资源储备的激活和利用,从应急语言出发,通常能把国家的语种需求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国际事务中通用的语种,可称‘通用语种’;第二类是国家利益的特需语种,比如四周的国家的语种、重要资源地区的语种、合作伙伴关系特别密切国家的语言等,可称‘特需语种’;第三类是紧急状况下(如反恐、缉毒、维和、救灾等)需要用的语种,可称‘应急语种’,其人才具有储备性质;第四类是科学研究(包括语言学研究)所需要的语种,可称‘学术语种’。”
应急语言服务指针对重大自然灾害或公共危机事件的预防监测、快速处置和恢复重建提供快速救援语言产品、语言技术,或开展语言救援行动。
国家应急语言服务是国家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体现了国民语言能力,又体现了公民语言能力,它指当国家遇到如天灾人祸、危重疫情、战争爆发等突发状况时,调动国民和公民的语言资源,协助应对紧急状况时提供所需要的语言服务。
国家应急语言服务的主要目标有三:语言沟通目标——语言信息传输、理解、反馈无障碍;语言抚慰目标——使用语言、文字及相关手段对受突发公共事件影响人群、应急行动实施人群乃至社会大众进行情绪抚慰和心理疏导;语情监测目标:摸清语言舆情,侦测和消除不良语言现象,如“污名化”“言语暴力”等。
应急语言服务涉及的语言主要有普通话、方言、民族语言、主要外语、周边语言和手语/盲文等。“普通话”是一个稍为宽松的概念,还包括主要方言区的“地方普通话”、带有各华语区特色的“华语”;方言可以是我国境内的汉语方言和海外的华语变体;民族语言指我国所有少数民族语言及其方言;主要外语通常包括联合国6种正式工作语言和葡萄牙语、意大利语、德语、斯瓦希里语、印地-乌尔都语、马来-印度尼西亚语、日语、朝鲜语/韩语等重要区域语言;周边语言主要指我国四周的国家官方语言;手语/盲文既指我国规范手语/盲文,也包括世界上主要的手语/盲文。
语言服务的对象大致上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国际层次——服务对象为国际组织、国家之间;国家层次——服务对象为语言规划、语言教育、文献编译等;机构层次——服务对象为语言战略、语言管理、语言标准;个人层次——语言学习、语言交流、语言治疗。与此相适应,应急语言服务贯穿于四个层次之中,在国际层次体现为语言救援,在国家层次体现为语言支持,在机构层次体现为语言组织,在个人层次体现为语言志愿。
此次疫情袭来,语言服务经受了一定的考验,以外语为传统优势的外国语大学更是首当其冲。天津外国语大学在此期间,迎难而上,用一系列抗疫行动体现了应急外语服务的担当和使命:学校组织了线上笔译服务团队,完成了市里下达的200余篇与疫情相关新闻报道的外译工作;组建了现场志愿翻译突击队,先后前往天津滨海国际机场、首都国际机场、集中隔离点及社区承担相关外籍人员的保障服务工作;制作并向全世界推出了由学生创作文本、学生翻译、学生配音的三集(涉及13个语种,共40个短片)系列微视频作品《中国人民致新冠病毒的一封信》《我们都是战士》《在一起》;录制了英、日、俄等28个语种的《入境人员健康提示》微视频;承担了芬兰语、乌克兰语等6种非通用语的《疫情防控外语通》翻译和录制工作等。
在应急外语服务过程中,我们深刻反思其中的成功与不足,认为应以“疫”为警、以“疫”为鉴、以“疫”为训,迫切地需要建立和完善各级应急语言服务机制。7月16日,天津市应急外语服务一基地三库在天津外国语大学应运而生,为国家应急语言服务提供了重要的区域保障。
“基地”以战略化、规范化、专业化、持续化为建设目标;以“精语言、能应急、懂专业”的本硕博为人才教育培训目标;以厚植人才的沃土、汇聚人才的摇篮、提供人才的源头和输送人才的桥梁为定位目标,努力将“基地”打造成储备应急外语人才的多层次、多语种、多维度的国家级重点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凝聚全市专业外语力量,吸纳应急外语服务硕士、博士等高层次专门人才,储备应急语言资源,创建覆盖全球主要语种,包括非通用语种在内的多语种应急外语服务人才库,并建立人才库招募、选拔、考核、演练、实战等机制,培养和储备一支高端外语人才队伍,满足国家重大突发事件和公共危机应对的语言救援需求。
组建应急外语研究智库,有利于完善应急外语服务机制,提高应急外语治理能力,服务国家在突发公共事件时的外语需求。智库围绕科学研究、资政建言与协同创新三个方面的工作内容,致力于重大突发事件、重大公共事件等应急领域前瞻性、储备性与综合性的应急外语研究与服务,面向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多层次、综合性的资政建言服务。
广泛收集储存于全世界内的各种应急外语语料,建设应急外语服务多语种语料库,发挥语料库在公共应急管理中数据赋能作用,为我国各类突发应急事件中的对外语言服务提供大规模、强有力的多语种语料后台支持,同时为国家和地方的公共应急管理决策、应急多语种外语翻译、应急外语智库研究、应急外语人才教育培训提供服务。
作者:王铭玉,天津应急外语服务研究院研究员、中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会长、翻译与跨文化传播研究院院长、天外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一篇:【48812】泰瑞数创推出SmartEarth数字孪生底座V50 下一篇:浅析NFC的常见应用有哪些?NFC标签卡如何选型?